几个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的方法石家庄微创开髓术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失败修复整形术的适用人群?
牙髓炎的治疗根据炎症的不同分类有以下几个方法。
可逆性牙髓炎:治疗方法以保留活髓为目的,有直接盖髓术、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
活髓保存治疗主要是指盖髓术(包括间接盖髓术和直接盖髓术)和切髓术。盖髓术是保存全部活髓的治疗;切髓术是切除部分牙髓,保存部分活髓的治疗。临床上是根据牙髓炎症的性质、程度,以及牙髓是否外露而选择上述不同治疗达到保存生活牙髓和促进牙根顺利发育完成的目的。保存活髓治疗时应用的药物为盖髓剂。但是,牙髓的防御和修复能力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它的修复能力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日前,适应证的选择和理想的盖髓剂仍是活髓保存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由于目前的临床检查手段尚难以确定牙髓炎症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使活髓保存治疗受到限制,同时也由于所用的盖髓剂还未能具备能为牙髓、牙本质修复提供诱导因素又兼有预防感染功效的理想条件,使活髓保存治疗的疗效不稳定。至今,氢氧化钙及其制剂仍旧是首选的盖髓剂并广泛用于临床。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患儿20例,患牙30个,年龄为3.5~8岁,均为下颌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深龋露髓或去龋穿髓,有探痛,叩痛不明显,牙龈无窦道和肿胀。
1.2材料粉:氧化锌粉;液:甲醛甲酚液(简称FC液),临用时将氧化锌粉和液调拌均匀成糊状。
1.3方法第一次治疗,去龋,扩大穿髓孔,于穿髓孔处封入多聚甲醛失活剂。1周后第二次治疗如常规,但干髓剂用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术后摄X线片,了解尖周、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状况及乳牙根情况。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良好:无任何不适,无叩痛、松动、无龈窦道和脓肿。X线示根尖根分叉区骨质稀疏区减小或消失。失败:有疼痛、不适等症状,或出现上述任何体征均为失败。X线示根尖或根分叉区骨质稀疏区存在或增大。
2.2疗效良好者26个(86.6%);临床无症状但X线示骨质稀疏区缩小不明显2个(6.7%);临床有咀嚼不适但X线示骨质稀疏区明显缩小2例(6.7%)。
3讨论
3.1本组病例为牙根稳定期,未出现牙根生理性吸收。为了便于X线的观察,本组病例均选用下颌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以免去上颌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周围解剖结构的干扰对观察带来的不良影响,利于治疗前后的评价。
3.2本组病例在术后即摄X线片,均见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根分叉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区。表明慢性牙髓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根分叉异常表现。这与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髓底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关,如硬组织薄、侧副根管多等,故牙髓的慢性感染易经髓底扩散至分叉处的牙周组织中。
3.3常规干髓术是于根管口处覆盖多聚甲醛为主要成份的干髓剂。由于乳微创开髓术治疗牙髓炎髓底解剖结构的特点,以及多聚甲醛释放可引起的术后疼痛,本组病例选用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甲醛释放缓慢,药效温和。经过6个月的临床观察术后无一例出现疼痛,成功率为86.6%,故本法的临床疗效满意。
3.4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必须严格掌握干髓剂的量、位置,确保与根髓断面密贴,充分发挥甲醛的干燥、固定、硬化、防腐的作用。本组病例中有2例X线示稀疏区缩小不明显,均为甲醛甲酚氧化锌糊剂与根髓断面接触不严密;有2例术后出现咬物不适,查充填物上有咬合高点,予以调牙合后临床症状消失。
3.5FC遇血液后可迅速使血红蛋白分解,变成黑色血块,凝固后阻滞了FC作用的发挥,可导致残髓炎发生,故操作中充分止血是至关重要的。
间接盖髓术:是用盖髓剂覆盖于牙髓充血或近髓的龋洞内,待症状缓解或消除后长久充填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早期可复性牙髓炎等。
3、化学刺激制洞后消毒用药,如酚类可致牙髓受到刺激。
(3)直接盖髓术:适用于因外伤或制洞而致的意外穿髓,穿髓点直径在1mm以内者。注意防湿,制洞后局部消毒,在穿髓处覆盖盖髓剂,垫基底后充填窝洞。注意随访观察,检查是否有活力。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佳颜网”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